Saturday, September 29, 2012

Zen

辦公室位於市區中一個比較靜的地點, 旁邊有樹, 有條小河. 老外平日大約四五時左右便會回家 - 日間在辦公室的笑聲, 吵鬧聲, 討論聲, 喧嘩聲, 到晚上七時許, 都會靜下來.

入夜後, 還在辦公室的話, 都喜歡看著窗外的樹, 天上的半月, 路上點點的燈光, 風吹過後樹枝的擺動... 早上所追尋的事業, 理想, 在這樣的寧靜之下, 仿佛, 都不再重要了.

一星期也會有一兩天留得比較晚, 也特別珍惜這些屬於自己的時間, 因為, 這樣的寧靜, 總能帶給人出乎意料的平安.

在寧靜下, 沒有同事打擾, 可以一面輕鬆地完成手上的工作, 又可以聽聽歌, 還可以給自己很多空間去思考 - 今天和同事的交往之間, 有沒有讓我們機械式的工作過程中, 做了別人的日 - Made others' day. 例如, 能不能帶給別人鼓勵? 有沒有為別人在事業, 更重要的是在生命路上帶來祝福? 對自己而言, 有沒有可以改善的, 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呢? 說話的技巧可不可以好一點? 神要自己今天學到的, 是什麼呢?

寧靜, 讓自己的腦袋休息一下, 回帶一下, 將腦中不宜的雜質, 一絲一絲的移除. 就如老外程度員的一句潮語, "Just s**t it out."

Wednesday, September 7, 2011

舊地

是年的勞動節回去了拉斯維加斯.

自交換生後, 也回去了幾次維加斯. 今年的卻特別有感觸, 因為已經過了十二年 - 一個對中國人來說的循環.

就和以前上學的路一樣, 從天幕街, 走到拉斯維加斯高中的路上. 看著在天幕新增切的 Skyline 景點, 新開的 Walgreens, 新的愛爾蘭酒吧, 路名沒有改變, 但路上的店舖卻已逐一轉手.

一面走, 一面問自己, "十二年了, 你成熟了多少?"

走到校門, 才發覺他們還沒有開學. 用 iPhone 和學校拍了張自拍照. 心中, 輕輕的問主, "是時候離開了嗎?"

Friday, April 22, 2011

系統遷移到 Blogspot!

終於完成系統遷移的工作.
久未更新的留美日誌, 已於 Blogspot 重生了!!

也要和 2004 年寫的版面說再見喇...


Sunday, April 9, 2006

繁簡兼備?

三月二十四日,明報報導聯合國決定零八年後,劃一使用簡體字為中文官方文字。 

開段的最後一句,引述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張雙慶:繁體字面對邊緣化危機,港生學習中文字更應該「繁簡兼備」,以便豐富文字修養,長遠可成為港生優勢。 

以上引述有可能被某報斷章取義。無論如何,在下完全不敢認同當中的「豐富文字修養」。簡體字源於繁體字,而香港學生用的是繁體。「繁簡兼備」,又如何便於「豐富文字修養」? 

馬英九先生對此事曾作回應:他舉例早前台灣清華大學校長劉兆玄到湖南長沙馬王堆觀賞出土文物,看到漢朝的帛書,邊看邊唸,後面站一對英國夫婦,大驚問這是兩千多年的東西,你怎麼看得懂呢?劉兆玄說所有台灣人都看得懂;可是那個大陸導遊卻看不懂。 

這正是繁體字應該保存下來的原因。 

聽說大陸人時常恥笑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不談「捉我吧!如果你可以」的例子,看看新華社四月九日用簡體字寫的報導: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意見》)公開發表之際,中央文明辦負責同志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就學習貫徹《意見》精神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從小就學習繁體字的我會這樣寫:本社就〈改善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及管理事宜〉採訪了中央文明辦的負責人員。 

簡體字,筆劃簡單,易於學習,但寫的人卻吞吞吐吐、婆婆媽媽、繁繁複複,字體簡單,又有何用? 

學簡體字可以「豐富文字修養」?張教授,你大我呀?

Sunday, December 11, 2005

寶釵

羨慕能說會道的人如寶釵。 

在適當時候懂得裝作聽不到、看不到。永遠樂樂大方,不跟別人計教。從不將七情六欲放在面上。懂得猜想別人心中所想,而加以附和。面對左右為難的困境,仍然應付自如。真真正正大智若愚。 

要做到這樣,需要多麼的智慧、心力。君不見寶釵平時多辛苦:聽見黛玉的冷嘲熱諷,往往裝作聽不見、有親戚來探訪,總會放低手上的工作,站起來,笑著對人客說:「姊姊坐。」 

這種性格,是天賦?還是後天努力?就算是裝出來,也實在難得。 

如果寶釵當上集團主席,不知會是何光景?

Friday, December 2, 2005

無友不如己者

從不介意跟比自己優勝的人做朋友。

有時,這類朋友會比較愛挑剔、愛批評。討論問題時,他們總會有一兩個重點,令你想不到如何回應,雖然當時極為難「落台」(特別在很多人都在聽的時候),但過一段時間後,細心想想,因為他們的見解,自己從某方面會有一定得著。

就如寶釵說:「你別多心。我不是看你不起,而是真心為你好。」

個人沒什麼自知之明,所以,因為他們,才會知道自己的短處,才有動力去學、去找。

他們各有不同的優勝地方:甲重於政治,乙重於英文,丙重於運動,丁重於煮食。每每遇上不同的問題,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一兩個「勁人」去求救。當然,自己要先努力一番,不然問了答案,很快又會忘記。

有競爭才有進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無友不如己者。

有人說朋友是來共患難。不不不,我才不會叫朋友上刀山落油鑊。閒時指點一二,已經感激不盡。

共患難?個人認同亦舒的說法:真正的患難來臨時,會救你的只有愛人和家人。這是題外話。

找工作

記得在大學第三年,轉了校,為了要編下學期的時間表,被迫(?)到新校的學系向指導員取登記密碼。想不到,短短的對話改變了以後的路。 

跟哥利亞(指導員)談了幾點在新校編時間表的特別後,她問:「你畢業後的方向是什麼?」 

「要不然上碩士,要不然在美國找工作。找不到的話,便回家再找。不過現在想讀好書,早些畢業。你有沒有什麼好建議?」 

這是她的回應:「若你讀碩士學位,就應盡早畢業,不要在本科浪費時間。不過,若你要在美找工作,作為國際學生,著重的不應是畢業的時間,而是工作經驗。先到校內不同的部門,看看有沒有和電腦(在下的學系)有關的工作,做過一兩份後,再到職業展覽找外面的實習。因為你是國際學生,沒有和學系有關的工作經驗,是很難找到工作的。」當時,我還沒有選定自己後面的路。

時間慢慢流走,第三年、第四年,跟著哥利亞的建議,在校內找到兼職,外出實習,因為如此,還被迫推遲了畢業的時間。畢業過後,還是等了一會,才找到第一份真正的工作。 

如果沒有那些兼職和實習,能找到工作沒,也是未知之數。在下認識很多沒有工作經驗的國際學生,畢業後,亦找到工作。 

這是在下的觀點:若要回家發展的話,便應早些畢業。在家找工作,因為沒有簽證阻撓,會比較方便。在美國,不是所有公司都願意為國際學生做工作簽證,更何況是一個完全沒有和學系有相關經驗的畢業生?所以,想畢業後在美找工作的話,應盡能力在畢業前取得和學系有關的工作經驗。校內也好,校外也好。 

想想:公司的人事部收到兩位國際學生的履歷表。他們都有甲等的成績,當中一個兩年內畢業,但沒有什麼經驗,另一個則用了五年時間才畢業,但有一年的實習經驗。作為老闆,你會選擇誰? 

還有一點:沒有人會把年齡放左履歷表上。 

所以,讀萬里書不如走萬里路。